English | 繁體中文
引言 | 4天模式 | 3天模式 | 2天模式 | 2天1夜模式(集訓營) | 結論 | 作者簡介 | 相關文章
如果您正在面對「創新領袖如何在短短幾天內應對緊急的市場需求、驗證構想,並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領先?」的挑戰——那麼這篇文章正是您需要的!
第一部分:為何領導者需要 AI 設計衝刺
引言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快速推動組織變革、數位轉型以及業務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設計衝刺 (Design Sprint)是一種靈活的框架,能夠幫助領導者在短時間內專注處理非複雜的創新挑戰,並以快速、精準的方式提供可行的洞察。
設計衝刺流程已被調整為四種不同模式——4 天、3 天、2 天,以及 2 天 1 夜(集訓營)——以滿足各種組織需求。這些模式使創新領導者能夠根據其特定的轉型目標選擇適合的方法,無論是探索機會、驗證解決方案,還是加速執行。
- 模式 #1:4 天 設計衝刺項目(8 個模組,共 32 小時) [個案分析]
- 模式 #2:3 天 設計衝刺項目(6 個模組,共 24 小時)
- 模式 #3:2 天 設計衝刺項目(4 個模組,共 16 小時)
- 模式 #4:2 天 1 夜 設計衝刺集訓營(6 個模組,共 20 至 24 小時,於 2 天內完成)
每一種模式都透過模組化的設計來確定衝刺的範圍與時長,確保與組織轉型目標保持一致。這一框架運用了雙鑽模型(Double Diamond Model),強調「探索(Discover)」、「定義(Define)」、「開發(Develop)」與「交付(Deliver)」四個創新階段,並根據衝刺的時長分配時間。
對於創新領導者而言,設計衝刺不僅是開發解決方案的工具,更是推動協作、降低風險以及促進團隊對齊的重要策略啟動器,確保創新努力與更廣泛的組織轉型目標保持一致。
4 天 設計衝刺模式 (「4D 模式」)
「如何在確保用戶、技術與商業驗證的同時,將新解決方案與我們的組織轉型目標對齊?」
4 天設計衝刺是最全面的模式,涵蓋 8 個模組(共 32 小時)的衝刺流程。此模式專為提供三個完整的原型測試週期而設計,驗證用戶 需求性(Desira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和 持續性(Viability)。這一模式非常適合在短時間內挖掘數位轉型機會,並測試需要深入驗證的解決方案。
- 雙鑽模型中的時間分配與重點:
- 1 天(8 小時): 專注於「探索」、「定義」與「開發」階段,重點在於理解用戶需求、完善概念以及制定策略。
- 3 天(24 小時): 專注於「交付」階段,包含以下三種原型測試:
- 功能性原型測試(Functional Prototyping):驗證需求性
- 互動性原型測試(Interactional Prototyping):驗證可行性
- 行動呼籲原型測試(Call-to-Action Prototyping):驗證持續性

- 對創新領導者的 優勢:
- 能在短時間內全面驗證解決方案,確保其與組織轉型目標保持一致。
- 促進業務、技術與設計團隊之間的跨職能協作。
- 通過在擴展解決方案之前解決需求性、可行性與持續性問題來降低風險。
- 提供結構化流程,將解決方案與數位轉型計劃對齊。
- 對創新領導者的 挑戰 :
- 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資源,這可能不適合所有團隊。
- 對於有緊迫期限或處理較簡單問題的領導者來說,這一全面流程可能顯得耗時。
點擊這裡查看香港案例研究
3 天設計衝刺模式(「3D 模式」)
「如何在兼顧速度與深度的情況下快速驗證轉型構想?」
3 天設計衝刺提供了一種平衡的方法,涵蓋 6 個模組(共 24 小時),專注於最關鍵的活動,並在較短的時間內交付有意義的成果。此模式非常適合希望快速驗證組織或數位轉型方案的領導者,特別是需要高效且具影響力測試的情境。
- 雙鑽模型中的時間分配與重點:
- 1 天(8 小時): 專注於「探索」、「定義」與「開發」階段,重點在於理解用戶需求、完善概念以及制定策略。
- 2 天(16 小時): 專注於「交付」階段,包含以下兩種原型測試:
- 功能性原型測試:驗證需求性
- 互動性原型測試:驗證可行性

- 對創新領導者的 優勢 :
- 提供一種高效的方式,能針對中等優先的挑戰快速驗證轉型構想。
- 平衡探索與執行,讓領導者能專注於高價值的使用案例。
- 鼓勵團隊在戰略目標上保持一致,同時保持靈活性。
- 通過早期識別潛在問題來降低風險。
- 對創新領導者的 挑戰 :
- 有限的時間進行多次迭代,可能降低方案的精細程度。
- 可能不適用於需要更全面探索用戶需求的項目。
2 天設計衝刺模式(「2D 模式」)
「如何快速驗證明確定義的構想以支持業務轉型?」
2 天設計衝刺是一種精簡的模式,涵蓋 4 個模組(共 16 小時)。此模式專為較小、範圍明確的挑戰設計,或作為更大創新工作的前置階段。此模式非常適合驗證特定的轉型計劃或在資源與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測試早期構想。
- 雙鑽模型中的時間分配與重點:
- 1 天(8 小時): 專注於「探索」、「定義」與「開發」階段,重點在於理解用戶需求、完善概念以及制定策略。
- 2 天(16 小時): 專注於「交付」階段,包含以下一種原型測試:
- 功能性原型測試:驗證需求性

- 對創新領導者的 優勢 :
- 為規模較小、範圍明確的挑戰提供快速驗證流程。
- 對於希望在業務轉型中快速獲得成果的領導者非常有用。
- 所需資源投入少,更適合小型團隊執行。
- 透過早期驗證構想為更大的創新計劃奠定基礎並建立動力。
- 對創新領導者的 挑戰 :
- 僅包含一次原型測試週期,可能限制方案的精細度與進一步完善的機會。
- 最適合處理簡單且範圍明確的挑戰,不太適用於更廣泛的轉型工作。
2 天 1 夜設計衝刺模式(「2D1N 模式」/「集訓營」)
「如何在緊迫的期限內,為緊急轉型項目交付具有影響力的成果?」
2 天 1 夜設計衝刺,又稱集訓營模式,涵蓋 6 個模組(共 20 至 24 小時),是一種高強度且充滿能量的流程,專為緊急及高優先級項目設計。此模式讓團隊能在 24 小時內完成兩次完整的原型測試週期,非常適合需要即時驗證的時間敏感型轉型計劃。
- 雙鑽模型中的時間分配與重點:
- 8 小時:專注於「探索」、「定義」與「開發」階段,聚焦於識別用戶需求並定義機會。
- 12 至 16 小時:專注於「交付」階段,包含以下兩種原型測試:
- 功能性原型測試:驗證需求性
- 互動性原型測試:驗證可行性

- 對創新領導者的 優勢 :
- 以速度與靈活性應對緊急的轉型挑戰。
- 促進快速實驗,培養適應性與創新文化。
- 在不犧牲迭代週期的情況下交付具行動力的成果。
- 對於面臨緊迫截止日期並需要快速驗證的領導者而言極為理想。
- 對創新領導者的 挑戰 :
- 高強度流程可能導致團隊疲勞與注意力下降。
- 探索時間有限,可能限制更廣泛的創新機會。
結論
設計衝刺框架是一項強大的工具,專為推動組織變革、數位轉型和業務創新而設計,適合具有創新思維的領導者。透過提供四種不同的時長,每種模式有其特定的模組數量與時數,領導者可以選擇最符合其戰略目標與項目範圍的衝刺模式:
- 4 天模式:提供結構化且全面的驗證流程,適用於範圍明確的轉型目標。
- 3 天模式:在速度與深度之間取得平衡,非常適合需要快速驗證的中等優先挑戰。
- 2 天模式:非常適合較小型、具體的挑戰,快速進行構思與測試。
- 2 天 1 夜模式:針對緊急且高優先級的項目,在緊迫的期限內交付具有影響力的成果。
通過運用雙鑽模型(Double Diamond Model),設計衝刺確保了每個階段—「探索」、「定義」、「開發」與「交付」——都能得到充分處理。對於創新領導者而言,設計衝刺不僅是操作工具,更是推動協作、降低風險、並將解決方案與更廣泛的轉型目標對齊的重要策略工具。透過設計衝刺,組織可以加速決策、驗證構想,並為轉型旅程創造清晰的前進路徑。
除了這些結構化的模式外,組織還可以從迷你設計衝刺(Mini-Design Sprints)中受益。這是一種超緊湊的會議,能在短短幾小時內解決特定且範圍狹窄的挑戰。此模式特別適合資源或時間有限的團隊,提供輕量化但具影響力的方式來保持創新動力。
無論是全面設計衝刺還是迷你衝刺,組織都能加速決策、驗證構想,並為轉型旅程創造清晰的前進路徑。透過為每個挑戰選擇合適的衝刺模式,創新領導者可以培養適應能力,推動有影響力的成果,並確保與長期戰略目標保持一致。

作者簡介:鍾大為 先生 (Mr. David Chung)

鍾大為先生是創鋒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設計思維國際學院中國總校院長及香港創新管理學院主席。他是一位國際知名作家,曾發表三篇具開創性的文章,探討設計思維及設計衝刺在香港的航空、酒店及金融業的應用,成功將香港的創新案例推向國際舞台。
此外,他撰寫了五篇專業文章,聚焦設計思維及設計衝刺在航空、銀行、社區發展、保險 及 交通行業的實踐應用,刊登於香港職業訓練局出版的《香港設計思維案例集 2019-2022》,成為業界的重要參考標竿。
鍾先生擁有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領導亞洲地區逾100個數字化轉型及創新項目,並主持超過550場創新管理培訓課程。他持有多項國際認可資格,包括設計思維認證導師、認證首席創新官(首位華人成功考取此國際資歷)及認證可持續發展規劃師,並為工商管理博士候選人。
10大 AI 設計衝刺 (AI Design Sprint) 的 香港企業「獨家」案例 及 專題文章
- 我們的香港企業及公共服務的應用案例
- 優勢與特質
- 關鍵人物與創新工具
- 實踐精髓與資源規劃
- 原型製作的規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