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志輝教授(中大 EMBA 課程主任)
談到「創新」二字,普遍人大概輕易聯想到產品技術研究,如會飛的汽車和會潛水的飛機,或是功能設計改進,如不能被推倒的水杯和結合多用途於一身的工具,對此二字的認識似乎仍局限於科技層面上。其實創新已漸漸被應用到商業改革上。部份企業管理層誤以為想到一堆不一樣的商業概念就等於商業創新,卻忽略了概念的可行性,以至最後費時失事。三位擁有豐富商業創新及顧客體驗的專家於年前成立創鋒顧問公司(InnoEdge),期望為客戶「策動改革、締造結果」。
InnoEdge的資深合夥人來自不同商界背景,亦各具不同範疇的強項以互補不足。鍾大為(David)擁有超過15年商業創新與顧客體驗諮詢及培訓經驗,文凱(Inno)則在策略性銷售管理與銷售創新方面有超過25年的實戰經驗。InnoEdge亦有一位身在美國的策略合夥人Langdon Morris教授,他曾出版多份具前瞻性的商業論文及企業創新書籍,為InnoEdge客戶提供策略性顧問服務。
國際認證將成為世界潮流
他們看準企業管理層傾向採用標準化的管理系統,如平衡記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以達至最佳管理效果,於是InnoEdge便引入多個國際創新管理標準,讓客戶更容易衡量計劃的表現,並在不同層面上與競爭對手作出各程度的比較,讓企業更容易突顯競爭優勢,贏取客戶群的信心。國際創新管理標準同時亦能重整及改善公司業務及工作架構,事半功倍地進一步提高企業轉型的成功率。David認為引入國際標準有助界定及量度轉型計劃表現,讓企業有系統地由內至外、上至下的改革營運方針。「只要多從管理層角度出發,不難理解他們要的不止是創意概念,更要企業靈活及有效率地達到各管理系統,如平衡記分卡的各項基準」。
David表示,相比概念本身,管理人員在結果導向的商業世界中更關心的是如何將概念實行。而商業創新並非單指創意產品或特別的點子,更多反映在服務形式及商業模式上。但坊間不少管理人員工作坊甚至顧問公司,只著重引導客戶構思概念 ,並未深入探討將概念轉化成可實行的計劃。
即使知名管理工具如平衡記分卡亦不會從根本逐步教曉企業如何實踐策略,只能靠管理層先行提出策略,經過一輪觀察員工執行計劃細節的行動、進一步調整策略及監控結果,摸象過河地自行以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衡量策略成效。而InnoEdge透過應用國際創新管理標準 PD CEN/TS 16555: Part 1的框架為核心 ,從概念階段開始提供明確步驟、過程指引、量度標準等執行細節,逐步引導計劃至最終結果階段。
隨著市場上愈來愈多管理顧問公司提供相似服務,InnoEdge特意引用顧客情感連繫指數(5i Model For Customer Connections)以在同業間突圍而出。他們認為商業管理學上已有不少用作發展概念的系統,例如科技創新及社會創新,但他們著重的是商業創新,意思是除了概念要具備創新元素及符合客戶需要之餘,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達至預期商業效果,否則概念亦只能算是科技創新。有見及此,InnoEdge將顧客情感指數及業績掛勾,以更有效評估企業該如何改善顧客體驗,以進一步提升營業表現。
發展創新概念前期工作,亦包括了如何對準企業策略及創新策略,而這最初期的步驟就涉及了創新協調矩陣(Innovation Alignment Matrix)的應用,讓投資者充分了解概念背後的市場潛力。
對於接觸目標客戶群及改變其顧客行為,Inno亦有自己一套看法。以他過往在保險業銷售創新的經驗為例,他多年前已明白使用「人情牌」向身邊親戚朋友硬銷的方法不合時宜;何況約見客戶的時間成本高,每天充其量只能約見三數客戶,針對性約見簽單機會高的客戶更為實際。於是他便想到在Facebook內容行銷,透過撰寫文章吸引有相似價值觀的讀者並建立長期信任,讓他能夠精準地接觸潛在新客戶,大大降低保險從業員的銷售成本及大大提升簽單率。
此文章曾在2018年8月17日刊於《頭條日報》陳志輝教授的專欄《商識滿天下》
資料來源: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81/20180817/69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