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雙十一」購物節成交額高達1,200億人民幣,再創下歷史紀錄,但這個巨大金額的背後,很多實體店經營者都經常擔憂,恐怕有一天絕大部分的客戶只會選擇線上購買方式,從而導致實體店終有一天會踏上倒閉之路。但如果傳統營商者願意逆轉角色,以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從新審視線上店與實體店的獨特優勢後,未來的營商之路必能夠重現光茫。
連鎖書店Page One在香港全線停業,不禁令行業擔憂實體書店的經營前景。在網路書店的衝擊下,實體書店是否將會成為歷史?我們希望透過以下兩個例子,激發大家對實體書店,甚至實體商店的競爭優勢,作出重新的定位。
線上品質難保証 品味交流難取代
在日本,有一家書店在一年間人氣急升,原因就在於書店老闆岩田先生提供的創新經營方式── 壹萬日元選書服務。
這個服務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客人向岩田先生說明自己的選書品味、最近心情及購買預算,岩田先生便會替他們挑選的書籍,還附上了為何選擇這些書的理由(這是很重要的買賣雙方交流部份)。剛開始利用這服務的讀者並不多,但一年間已有600多張選書訂單了,現已達到供不應求的情況。
過去十年,因線上書店的普及化,全日本約減少了8,000間實體書店,但岩田先生透過與其他書店不同的經營模式,以「心」了解客戶的品味及心靈需求,了解讀者於網上購書,往往在品質上難有保證,因此為客戶創造出一個獨特的親密體驗,不單單從過去的購買模式進行理性的推銷產品,現已建立起一個難以被取代的經營優勢。
線上搜尋速度高悠閑經驗心情好
線上書店最佳代表亞馬遜,去年底在西雅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實體書店後,有傳亞馬遜將會在未來開設400間實體書店。事實上,對許多喜愛購買書籍的客戶而言,逛書店是一個難以取代的悠閑生活經驗,亦是線上書店暫時無法複製的購買過程。在亞馬遜實體書店裡,每本書都會有一張讀者評論卡,內容匯集線上書店的讀者對這本書的評價、星級、瀏覽人次等訊息,這些資訊可以令讀者有即時與全球讀者進行交流之感覺,從而能夠進一步享受品書之樂趣。當客戶身處亞馬遜實體書店,便會覺得自己身處在一間能夠方便快捷搜尋書本的書店,又能觸碰得到這些實體商品,同時亦可體驗悠閑的閱讀感覺。亞馬遜想打造的,就是這類獨一無二的協同虛實消費體驗。
總結
隨著資訊的透明化,只擔當純分銷角色的實體店模式將會有一天消失於市場上,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時沿用的線上經營模式也終會有一天被更新的方式取代,只有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營商模式永不過時,更可令企業踏上永續經營的光輝大道。
Related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that we give you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If you continue to use this site we will assume that you are happy with it. Ok